卡尔·马克思

馬克思的工作是从經濟學的角度解釋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,而這一工作爲後來諸多經濟思想奠定了基礎。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,一生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,包括1848年發表的《共產黨宣言》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《資本論》。
1818年5月5日,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特里尔的一個比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,先后就讀於波恩大学、柏林洪堡大學和耶拿大学学习法律系和哲學系,并于1841年获取哲学博士学位。在柏林时,他開始對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。大學畢業以後,馬克思开始為科隆的一家报社撰稿,與此同時,其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亦开始萌芽,并逐渐成形。
1843年马克思结婚并移居巴黎,繼續在其他報社從事專欄寫作;1844年,马克思在巴黎写下了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,并结识了弗里德里希·恩格斯,恩格斯成为他往后余生重要的朋友和合作者。后来马克思迁居布鲁塞尔,积极参与革命运动,并成立了共产主义联盟。与此同时,马克思已经从黑格尔的理论中发现一些端倪,发表了《德意志意識形態》一文来猛烈地抨击黑格尔学说。在1848年,同恩格斯撰写了《共产党宣言》。由于其政治思想与当地政府不合而惨遭多次驱逐的马克思于1849年又被普鲁士政府驱逐,被迫與妻兒遷居到倫敦,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。但马克思依然坚持寫作,並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。同時馬克思也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,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。
馬克思關於社會、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。他主張: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,以及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的。他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,而這一點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,並預言國家必然會走向消亡。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,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,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。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,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得到終結,最終建立自由人聯合體所管理、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。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,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,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。
馬克思作爲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,長期以來受到各個方面的讚美和批評,他也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:卡爾·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·尼采、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·佛洛伊德並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;他還與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·涂爾幹、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·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。 维基百科提供
1
2
3
4
5
6
7
由 Marx, Karl
出版 1984
出版 1984
Thư viện lưu trữ:
Trung tâm Học liệu Lê Vũ Hùng, Trường Đại học Đồng Tháp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由 Marx, Karl
出版 2019
出版 2019
Thư viện lưu trữ:
Trung tâm Học liệu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ủ Dầu Một
获取全文
20
由 Marx, Karl
出版 2019
出版 2019
Thư viện lưu trữ:
Trung tâm Học liệu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ủ Dầu Một
获取全文